陵之败后,刘备一路收编成长的旧部和荆州系势力几乎丧尽,顿时压制不住益州本土势力。
当时若是不给这些益州土著搞点事做做,他们必然要自己搞事,诸葛亮便选择北伐,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去,以此稳定益州内部。
而且,当时,连吃这么几个大败战,荆州也丢了,蜀国明显在走下坡路,难免不会有很多人有想法,不解决,必然出现很多投降派和张松一样的带路党。
就算益州天险,也难保益州安稳,所以诸葛亮也只有不断南征北伐,制造蜀国还是很强的假象。
哪怕弄些不太重要的胜利,也要表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以此稳住益州那浮动的人心。
虽然,他几次北伐都失败了,让蜀国国力越来越虚,不过却很好的稳定了益州内部。
而姜维乃是降将,威信和权力就更不如诸葛亮了,他他若不是不断征北伐,那恐怕都不能独掌军权。
到时候,一但被益州本土势力掌控了军权,说不定立马引路就放魏国进来了。
就算不勾结魏国,一但益州本土势力再掌了兵权,估计也会发动不少内乱夺权。
刘禅应该也不是真蠢,知道这点,也不断支持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