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巴洛克式建筑;但这些都不可能对外出售的,其他外来机构如果需要来上海办事,都需要长期租赁酒店套房办公,当时全国上海各类宾馆里有形形色色的驻沪办。
第二代是80年代中期到 9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点式板楼,造型比较呆板,功能也比较单一,不过在全国还算领先,当时最出名的是1985 年落成于外滩的联谊大厦,这也是上海首个涉外写字楼。真正上海写字楼市场兴起,要到 92 年南巡讲话以后。
第三代是90年代中发展起来的写字楼。上海从93 年开始大规模推出办公用地,按照写字楼建设3年周期计算,于 1996 年开始全面上市,其中最高峰的 1997 年上市面积达100 万平方米,造成明显供过于求格局,但即便这样,因为建造进度缘故,写字楼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推出。
这种场面下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价格下跌,1997年上海核心地段写字楼租金是每平方米0.8 美元/天,98年下降到0.4 美元/天,99 年进一步腰斩,到 0.2 美元/天,如以0.8 美元价格来衡量,超过 6.5 元/天,就算放在20 年后,这价格在5a级写字楼里都不算过低,由此可见当初泡沫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