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的。秋高气爽的季节,它会呈盐花状析出来,覆盖在地面、墙脚,百姓称之为地霜。特别是在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
懂得此道的人会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置于桶内,加水浸泡。经过滤后,将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硝石结晶。最早制取硝石的方法,乃是大夫所创,目的是制药。而后来炼丹术兴起,则多是用来炼丹了。
炼丹术大兴之后,方士很重视硝石,不断摸索它的性质,说它是“感海卤之气所生,乃天地至神之物,……能使七十二石化而为水,柔润五金,制炼八石,虽大丹亦不舍此”。
在东汉问世的中国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硝石因其“以火烧之,紫青烟起”的特性,被方士认为是仙人之物,故而珍之重之,在南北朝往后,凡方士炼丹,无不以硝石入炉,消耗就更大了。民间采集的硝石不够使用,只能想其他的办法。
没有什么能阻挡方士炼丹的热情,终于让他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近乎使用不尽的硝石来源,这个来源便是盐湖。在盐湖周围,会有大量的硝石析出,作为一种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肠痈肿痛的良药,丝绸之路上也是很受欢迎的商品。在来往于骆驼谷的商队中,就有不少是贩卖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