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上面就记载了大量的山川河流以及距离,两座山相隔多少里,都有大致记载。虽然很多人觉得《山海经》掺杂着神 话传说不可信,但其中关于地理方面的叙述,碍于当时的人能够达到的视野,还是有一些可信的。
但是,《山海经》这样的地理书籍,毕竟是非常笼统,完全谈不上精确,实用性不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地图的要求也愈发的精确了。这个时候,便诞生了新的绘制方法。
从“坐标系”转变到精确测量,如何精确测量呢?靠双腿自然不行,一来是地域何止千里,走路根本走不起。再者说,每个人的“步”都是不一样的长度,还是达不到精确。因此,自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之后,规定出了‘里’的概念。此时便诞生了一个新的测量方法,用马车来测。
地图在古代又叫做“地舆图”,这个“舆”便指的是车。这套设备叫“记里鼓车”。记里鼓车的出现在秦朝,到汉时已经相当完善,它的运行方式非常巧妙,以至于到了唐朝,仍然是绘制地图的主要方法。
准备好一辆马车,在车上放置一面鼓,一面锣,分上下两层,有两个木头人,车上装有指南针,车子每行驶一里路,木头人就会打一下鼓,每走十里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