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说的这些,其实是每一朝每一代都存在的问题,而王朝的衰败往往也是因此发生。
天下动荡时,各方势力都需要骁勇善战之将为他们征战天下,在这种局势下,名将是无价之宝。是以才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古话。
可天下太平后,国家需要的是类似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这样的治国天才。
而不是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罗士信这种猛将。
能力强的战将倒是可以出将入相、牧守一方,这其中,李靖、李绩、柴绍、张亮等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但更多叱咤风云的战将没有治理地方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无所事事的的赋闲在家,连名将都无仗可打的在家混吃等死,那么,他们后辈子孙自然而然会弃武从文,世道如此,谁也怪不得他们。
想像一下,名将之后尚且选择了从文、从政,普通百姓愿意学武的也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便会出现国中无大将的局面。
而当中原王朝走向重文轻武、走向争权权位的时候,周边的异族却因为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使得战斗力越来越强,最终就会演变成敌盛我衰,外寇入寇的局面。
这是华夏封建社会,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避免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