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向下步行,大约半小时后,见两块奇石耸立在树林上。
一上一下,状如人形,正向上奔跑,相距百余米,前者头部光滑身形消瘦,它身向前倾如披衣御风的尼姑,后者粗壮有如一位大胖和尚,更为奇妙的是,在和尚石、尼姑石之间,还耸立着另一巨石,高约7米,上大下小,形似火炬,像一尊清秀观音,在严肃看守着,不准动了凡心的和尚、尼姑回庙,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和尚赶尼姑’的趣景。
李长青见此天然成趣的奇景会心一笑,感慨着造物者的神 奇。
下到峡谷时溪面时宽时窄,宽处片片清潭水流缓缓,窄处坡陡流急绝壁参天,顺着细流往上,有一处深潭。
一条条黑绿色的脉岩,恰似条条“青龙”穿山而过,而龙头均伸向峡谷深潭内的水中。
“好一个群龙吸水!”,李长青见此心中惊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群龙吸水的风水格局,固然不少龙穴,但群龙在此饮水,日后飞龙在天的时候,自然不会忘记当年的饮水之恩。
若将墓葬在此处,按照《青囊奥语》中的说法,后代子孙必定会世受皇恩。
自古名山僧占多,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