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竞争威胁无异于做梦,但通过罗马尼亚这个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异类,英国可以把工业品输入到敌对社会主义阵营。
这种即不用承担任何政治风险还能获利的变通方式。在资讯极不发达的七十年代,也只有老辣、阴险的英国人才能捣鼓出来。
而且英国还可以充分利用罗马尼亚的低成本优势,组装当时还算先进的baceeven客机,返销回英国打上英国航空管理局的caa认证之后,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世界航空市场,借外力提升英国航空工业的竞争力。
可惜的是当时的科技水平,不足以支撑这种全球产业链式的生产布局,在那个以电报、电话为远程主要沟通方式的时代,罗马尼亚落后的通讯设施使得整个项目变得一团糟,以至于baceeven客机的生产速度只能在12架/年左右徘徊。
梁远对罗马尼亚项目的了解只是机缘巧合。具体的内情是半点不知。听祁连山说完才搞清楚了英国人的意图和前因后果。
罗马尼亚和当时的英国航太所签署的合同,和几年之后共和国同麦道签署的合作生产麦道90系列客机的协议有些类似,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共和国不是举外债来运作航空工业罢了。
知道前世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