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霍英东等华人财团崛起,和英资四大行之间不停息的内斗,四大洋行中的和记黄埔和会德丰分别被李嘉诚、包玉刚揽入怀中,香港经济不再是英资一统天下。
但在八十年代中期怡和系迁册之前,英资企业依旧占据着香港经济一半以上的份额,单单怡和系一家的资产就足以盖过被李、包两人收购的和记黄埔、会德丰两家联合。
怡和洋行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东印度公司时期,在怡和的正式历史上,怡和洋行是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马地臣于创立于1832年在中国广州创办。
彼时的中华正处于满清时代,怡和洋行成立之后参与到对华的鸦片贸易之中,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可以说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存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
直到1872年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怡和才放弃了万恶的对华鸦片业务。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茶叶、生丝、纺织品、面粉等贸易外。怡和开始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