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如果换做远嘉来搞,半年时间,成品就能投入应用,不过初期的成本或许有些高,每副辅助设备大约在8万元左右,外骨骼提供的额外负重三十到四十公斤级别,前行速度超过1米/秒。”
“打个比方,目前的物流运输行业存在广泛的人工装卸,以水泥之类的重体力搬运为例,当装卸工人扛起一袋标准重量为50公斤的水泥包时,如果装备了外骨骼系统,在液压、弹簧、离合器等机械机构的支持下,至少有三十公斤的负载被外骨骼系统所承担,这意味着哪怕身体不那么强壮的女性也能在外骨骼的帮助下负担重体力劳动,或者原本强壮的重体力劳动者,在外骨骼的帮助下具备更长久的劳动续航时间。”
“除了动态,无动力外骨骼还具备维持某种静态姿态时减少身体负载的功能,比如插秧和收割时可以减少50%的腰、腿部负载。”
梁远直接给出了极为有说服力的成品数据与场景应用。
严格的说,哪怕是1920年,美国纽约街头的车辆密度,依旧超过目前共和国的任何一座城市。
在共和国劳动力市场处于主流的个人重体力劳动,在美国几乎都被机械化所替代,在早就完成了机械化、现代化建设的美利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