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也算是下了大力气了,在长征型燃气轮机车起火烧毁之前,铁道部一直在对机车进行着调试修改工作,从69年第一台样车下线到81年起火烧毁,铁道部在燃气轮机车上足足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算是倾“部”之力了。
梁海平和梁远不知道的是,在铁道部内部,一直就有着燃气轮机派的存在,八十年代初长征型燃气轮机车在焦柳铁路上烧毁之后,继续研制的再造样车的呼声就一直没停过,甚至在八八年,铁道部主办的《内燃机车》刊物上,还有着关于长征二型牵引电机,燃气轮机新型冷却系统这种技术性文章的存在。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和西方的科技交流日益密切,共和国逐渐认清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与制造难度,接受了自己和一流发动机技术至少差距三十年的事实,面对整个国家都无力改变的局面,铁道部内部独立研发燃气轮机车的声音才算彻底消失。
“长征型燃气轮机车项目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导致源于航空发动机改制的燃气轮机故障频发,还一个就是部里在燃气轮机车的发展上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本没有主导权。”梁海平简洁的说道。
赵铁民听梁海平说完,轻轻的拍了一下沙发的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