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四刻。
简单来说,午时(初)就是中午十一点,午时(初)一刻就是十一点十五分,然后是二刻、三刻。十二点则是午(时)正,然后午正一刻到三刻,如此类推。
这等通俗易懂的时间算法,并非中州原有,而是出自六年前宆州太微城颁布的《宣时历》,一推出就震动天下,引起各国、各学阀的瞩目,诸子百家、公卿大夫乃至神棍方士界为此争论不休。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把星象气候与朝堂政治联系起来。天文一向与地理、宗教、哲学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以及朝堂执政方略紧密相连。
历书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意义又是如此敏感,天下纷乱两百余年,不少国家动过自己写一本历书的想法,获得话语权和解释权的想法。但想要在天文上更进一步,并且被主流接受,实在太难,最后只得宣告放弃。
这么多年,大家都失败了,突然横空出现一本《宣时历》,直接宣告,你们用了上千年的一天“十时百刻”计算方法落伍了,我这里有更准确,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天下岂能不炸锅?
幸好,这个作者将“十时”改成“十二时”,而“五”和“十二”是虞王朝的两大圣数,人们的接受度好歹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