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伦理、秩序的漠视。”
“上述这些,无一不象征着,这是一个潜在的,极度危险的人物。
曹宣影眉头紧锁,认真看完手上的资料后,才道,“政府出资的孤儿院长大?”
按理说,这种高智商反社会人格的存在,应该在幼年时期就暴露出相应的倾向,被心理测评洞悉,上报到有关部门,酌情收编才对。
但看叶顾怀的履历,以及历年的评估报告,全都是正常人的数值,巧妙地框定在一般意义上的“天才”范围内。
无论仪器还是人,对叶顾怀的未来规划建议竟都是“身手矫健、思维活跃、处事冷静,极其适合报考警校”?
曹宣影不会质问“是不是你们弄错了”,因为他知道,老领导来找他,就证明这件事已经有七成以上的把握。
越是这样,就越令人不寒而栗。
这一刻,曹宣影竟想起了一个流传多年的古老笑话:我造出了一个肯定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机器人,可它没有通过。
叶顾怀的情况也差不多。
如果一个人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与体检一样司空见惯的“心理健康测试”暗藏玄机,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导致他没被特殊部门带走,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