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的确没有傻逼。阎应元功名拿不出手,可在处理庶务上,真是一把好手。
就是郑芝龙不着重的提点他,一干公务员里他也能脱颖而出。
而郑芝龙在把阎应元圈到手之后,说真的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他。让阎应元从军吧,他能适应么?
郑军可不是冷兵器军队,那是已经形成规模的火器大军。甚至今后的清军、明军也都极可能向着火器部队转型。
枪林弹雨中,阎应元太容易折损在战场上了,他只是一个低级军官(刚入伙),郑芝龙不可能给他以足够缜密的保护。
偏偏郑芝龙也没理由把他迅速提高到一定程度。
就是施琅和江哲,那也是屡有建功,这才被提升到现在的地位。阎应元只是一介典史,他又鸟功劳?
但让阎应元走文官路线,郑芝龙却又真的舍不得。
看江阴守城战,此光辉足以媲美张巡守睢阳之战。整个过程慷慨激烈,悲壮凛然,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叫人思之就两眼发热。
而且也跟张巡守睢阳一样,三十六计里能用到的都用了上。
诈降、偷营、火攻、钉炮眼、草人借箭、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