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要来的,终于要来,第二天刚用过午饭,就不断有人来禀报宣旨队伍的行程:
“报,钦差已经离开元和驿,正向元城进发。”
“报,钦差队伍已过了风塘口,据计半个时辰后到达。”
“报,队伍已进了城口,估计一刻钟内抵达。”
......
郑鹏在大堂内静候着,相对郑长铎、郑元家等人的焦虑,作为主角的郑鹏显得很镇定,封赏李隆基早就剧透,并没有多少意外来惊喜。
肉容没什么惊喜,然而过程却很有意思 ,这次来宣旨的是太监,级别可不低,是光顺门监门将军孙公公,级别在三品下,是李隆基喜宠信的太监之一,从而可以看出李隆基对郑鹏的重视。
说是监门将军,其实就是一个挂着虚职的太监,没有实权。
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
光是蓄养歌伎和太监,就是一大笔巨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