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很好挖,因为都是淤泥和松土层,要挖的地方也不大,不到半个时辰就挖了六尺多深,后面越挖越难挖,还要应付渗水的问题,真费了不少力气。
里面地方小,活动不方便,很多挖土的健仆,一换出来就躺在地上,半天也不动一动。
都是累倒的。
郑鹏点点头:“行,这个桥墩的地基就这样,今晚再加二个肉菜,算是犒劳一下大伙。”
说真的,郑鹏还真不是造桥方面的行家,只能尽可能地做好,不惜工本地去做,虽说有些浪费,但是一分钱一分货。
有点像后世法国的埃非尔铁塔,当时建筑技术并不完完善,对承受系数、抗压系数并没有清晰的数据,也不知用多大的钢铁,为了牢固,就尽可能用最好的,虽说埃非尔铁塔在建造时造成巨大的浪费,但这些“浪费”成就了埃菲尔铁塔的辉煌,建成后遭遇过几次直升机撞击都安然无恙,原因是它太牢固了。
郑鹏现在做的,就是学习这个方法:能用多好就用多好,力争把它建得坚固。
就当是为自己青史留名。
若干年后,当这座桥还存在时,也会流传有关自己的故事,就是想想也有趣。
“少爷真是大善人,大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