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的决定,倒并非完全是为了给自己弄个“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清誉,声誉这种事,他固然看重,可个人声誉相比于朝权大体,实在根本算不得什么。
李德裕很清楚,一心想杀杨嗣复和李珏的人,不是李瀍而是仇士良,仇士良才是一切背后的始作俑者,朝廷如今内部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文臣和宦党之间的冲突,如果不阻止仇士良的任意妄为,对方必将气焰更加嚣张,反之,则能借机打击宦臣气焰,赢得朝中文武和天下的人心。
大是大非面前,李德裕从来不含糊,所以,他也没和杜悰多说,赶紧便展开营救杨、李二人的行动。
三月二十五日,李德裕紧急联络另外三位宰相,一天之内三度递交奏疏,同时敦请枢密使杨钦义到中书省磋商,并请杨钦义入宫面圣,请求撤回诛杀杨嗣复和李珏的诏令。
李瀍看了奏疏之后,倒也很给李德裕面子,当天傍晚便宣他们上殿廷议。
君臣之间真正相处的时间虽然也不过就这几个月,然而李瀍和李德裕其实早就摸透了对方的脾气心思,往往就在不可言说的配合间,十分默契地完成了他们想要做的事儿。
李德裕上殿,第一句话就说:“杨、李二人,陛下应慎重考虑,以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