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为防武将拥兵自重,唐朝廷会在军中设监军使,最初,这个差使多归监察御史,后来到安史乱起,阉人监军便成了惯例。
诛杀良将,磨折好人,广收贿赂,干挠军政,监军使的口碑简直是臭遍天下,独独朝廷对此充耳不闻,当然,也不是真的充耳不闻,只是,朝廷一直以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监军使这块毒瘤。
阉人监军的弊端,更在于每临大战,生死关头,最能征善战的将士却往往要被派去护卫阉宦。
若是阉宦们指手画脚或作壁上观倒也罢了,可大部分阉宦都没有经历过生死沙场,不曾刀弓嗜血,故而贪生怕死的本能,会使得他们在形势稍见紧张时,就仓惶地挥旗先走。
监军率先开溜,战场上搏杀的将士们见号旗从视野中消失,不知究竟,军心一动摇,瞬时一溃千里,兵败如山倒也是常有的,如是殆误作战,祸害非比寻常。
李德裕本人就是对监军使的种种祸害十分厌憎,他可不想自己费尽心血的周密部署,最终在战场上毁于阉宦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于是他找了杨钦义、以及另一名枢密使刘行深,进行了反复的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