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拼死抵挡叛军铁骑的冲击。在前阵,尽管有左军大将左伯玉、右军大将辛云京及前军大将李国臣这样的名将,但由于唐军兵力比叛军少四成,以及士兵的战力和士气均不及对手,在苦战近四个时辰,天快亮之际,胜利的天平终于倾向了史思明,郭子仪见唐军败势已现,立刻命令左伯玉军和辛云京军一齐前去支援后军,在唐军的优势兵力面前,李归仁终于抵挡不住,率军逃去。郭子仪见后路已通,遂下严令,命李国臣率三万唐军,拼死也要挡住史思明大军,掩护主力的撤退。
乾元三年八月,唐军在洛阳以北被叛军击败,由于李国臣率三万军的拼死阻挡,唐军主力八万人终于逃脱,但三万殿后之军全军覆没,大将李国臣也壮烈殉国。郭子仪退兵至太原,闻李国臣战死,心中哀痛不已,遂上书向李亨请罪。李亨赦郭子仪无罪,下诏自责,并追封李国臣为潞国公,汾阳大都督,荫其长子为官。就在唐军在洛阳大败之际,东线和南线却同时传来捷报,李光弼得来王真与田神功的援军在徐州大败能元皓,夺兖州,接着又在泰山附近再败能元皓纠集的七万军,连续克青州、莱州、齐州,最后能元皓在魏州向唐军投降,山东全境被李光弼光复。在南线,李月军在淮水经过半年的拉锯战,终于一举歼灭李璘的近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