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递进的,从鲲到大鹏再到列子,庄子说最终极的人是“无所待”的,普通“有所待”的人和物,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无所待”的人,就像“朝菌不知晦朔”。
而这所谓的“无所待”,便是逍遥。从字面上理解,“无所待”的意思 是不凭借任何事物,这便是庄子的终极理想。
人若想“无所待”,在逍遥游里又提出了修行的方法。首先要像圣人和贤人一样,不要被物欲所控制。虽然庄子对圣人总是贬低并且说“圣人不死,大道不行”但圣人其实是超越凡人的状态。
至人无己,神 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忘掉自己,与万物化而为一;神 人没有有意的作为,无意求功于世间;圣人无心汲汲于声名。
至人、神 人、圣人是庄子理想中的修养最高的人物,如果从境界高度上来看。
显然由低到高是圣人、神 人、至人,则境界最高的至人可谓知道之人,神 人次之,圣人又次之。
另一个角度上,这里也可以以互文解释,得道之人可以叫做至人、神 人、圣人,也必定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
我个人则更倾向于前者区分境界高低的理解。”
林牧说完一套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