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笑话,跳舞的男孩,当然也是那些本身也喜欢跳舞的孩子。如果自己不喜欢,那是抓不来的。
这主要在于,大家欣赏的不是男孩女孩,而是欣赏她(他)们的舞步,还有就是他们身上穿着的盛装,那是代表着自家奶奶或者阿妈的绣花手艺。
今天,王波他们要拍摄的,也就是包括这些在内的一种自然的芦笙及芦笙舞在广大村民中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民族文化效果。所以,要把从小孩到大人,从田间地头到团圆舞舞场(在这里,也就是村寨里的晒谷场)。可是,这以前可不是叫晒谷场,而是叫芦笙场。也就是村寨里各种芦笙喜庆活动中,所有村民集中跳芦笙舞的场合。
另外,和芦笙场匹配的,还有起鼓场;起鼓场,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就是‘起鼓’的地方,就是开始跳芦笙舞时,第一声鼓响起的地方。
起鼓场,在这个寨子的最高处,在很久以前,这一带还有鼓藏堂、有活路头家,同样也有‘起鼓场’。每逢村寨里大型喜庆活动要吹芦笙、跳芦笙舞的,必须先由鼓藏头在起鼓场上敲响第一声木鼓,并由鼓藏头家未出嫁的女儿(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由本家侄女代替)。在起鼓场上跳起第一曲芦笙舞,然后其他的女孩和妇女们才能跟着跳起来,然后才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