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上,都有周翯的朱笔评点,所涉内容琐碎,所作评点犀利。
即使彭瑾是个外行人,只能看得一知半解,但也觉得刘识答得四平八稳,又有见地,且文采不俗。
这样的答卷都落榜了,可想而知,榜上有名的那三百六十六个人答的得有多好了!
“远见卓识,文采不俗。”彭瑾感叹道。
这可比后世的高考难多了!
被妻子夸赞,刘识心底还是愉悦的。
不过转念想到周翯也对这份答卷颇为满意,先前的沉郁再次袭上刘识的心头。
“此份答卷,虽然未必能得榜首,却也不应该落榜啊?评议中肯,构思独到,颇有文采,历次乡试,能出其右者也不得许多。”周翯看完文稿,费解地感叹,“即使因主审官个人喜好不同,有所偏颇,得不到好的名次,但也不至于名落孙山啊。难道此次乡试,卧虎藏龙,有许多无名才子?”
又想到上午在枫露斋小聚时,汪其真借着两人独处的空当,那句大有深意的劝慰:“此次乡试落榜,未必不是好事。你且等着,说不定,还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刘识不解,想要问清楚,汪其真却已经生硬地转移了话题,明显不想再谈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