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结束,因为过了清明,各家各户开始正式忙碌,如梁家,不但要顾田里的农活,还要养蚕、采桑,沈氏根本抽不开身过来做坊头。
甜瓜定植时间更早,只能压得更前。
中秋重阳的也是,于七月二十以后开始,那时不太热,秋蚕也进入尾声,农活不太忙,再早,天气炎热,作坊里呆不下去,再晚,农活开始忙碌。主要刘昌郝不打算长期做,不然能提高一些工钱,逼着各个女工家里少租一些地,或者将一些产量低的地交给别人租别。那样,就不用严格要求时间了。
朱三他们只好匆匆与各家说明情况后谈交易,然后兵分两路,一路是朱三,都做了这么多鞭炮,刘昌郝也未隐瞒,许多材料的比例,朱三他们也知道的,自作主张地替刘昌郝垫钱买好材料,运到乌头渡。伍贵则去吴家作坊,替刘昌郝买纸。
“辛苦辛苦。”
“勿用客气,本职所在。”朱三拿出契单。
刘昌郝看着契单:“一首诗……”
全是追回那首诗的大鞭炮,时间还比较匆忙的,居然让朱三他们又谈下来六百多贯契单,要知道端午节那批鞭炮,谈了这么多天,还沾了清明鞭炮的光,不过追加了一百余贯,合起来也不足七百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