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邦的自由而奋斗。
从王庸提出拜师条件之时,彭嘉生就做好了打算。输赢都不亏,可谓老谋深算。
彭嘉生认为自己在这一次交锋上,稳赢王庸一头。
他却想不到,其实王庸更是另有用意。
一是借助彭嘉生对付坤德,二则是王庸想要效仿一下民国时期的著名国学大师,不仅教得名校学子,更是教得诸侯军阀。
王庸立志成为一代名师,那手下的学生便不能只局限于青少年,更要有中老年,各行各业之人。
所谓有教无类,只知道利用学校资源教育学生,那是一个好老师,但是谈不上名师。真正的名师是随便走到一处便能教出一个优秀学生,不管那学生之前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
孔子弟子三千,又哪里具体区分年龄、职业、性别了?
王庸的野心很大,他要当一个近代从没出现过的老师,要全世界都遍布自己的学生。华夏、东洋、欧美诸国,十大常用语言的区域,都流传着“王庸”这两个字。
这是一个比孔子还要伟大的理想,也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野望。
可王庸愿意为这份野望而努力一辈子。
现在收彭嘉生为学生,便是拼凑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