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那般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无法治理好天下。
这本是一个简单的考题,可以阐述出来的内容也很多。
但是坏就坏在八股文这三个字上。
众所周知八股文是明朝时候兴起的一种文体,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
就跟现在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一样,只是规定更为严格,起承转合丝毫不能出错。
这是一种被广为诟病的文体,可也并非一无可取之处。这种文体其实只是一种写文的推荐格式,照着此格式去写,会流畅许多。创立之初本没有错,错就错在后世将其规定为了必须文体,所有考生必须使用这种格式去写,束缚了人们思想。
王庸运气也是不好,偏偏抽到了这么一道考题。
这种题目却是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必须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一段段写出来,上千个字写完,估计千叶真昔早就到达六合目了。
华夏记者看到王庸抽到的这个题目,也是心里哀叹一声。
要不是千叶真昔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