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汉俘用。剩下两千人,都去种田去。所谓春种秋收,这些人来得正是时候!”
杨朴沉吟道:“如今荒地渐开渐多,务农者已逾千人。我们以合作制组织人手,以雇佣制计劳食,暂时来说没有问题,但这不是长远之计。若要久安,莫若把这些田计口分,我们只收取赋税——田归各人,则这些人便能成为有产之家。有恒产者方有恒心。”
杨应麒闻言笑道:“分田?哈哈,这田我说什么也不会分的。”
杨朴诧异道:“这是为何?”
杨应麒道:“现在还不到久安的时候,会宁也非我等久安之地。”
杨朴恍然大悟,心道:“亏我活了这一把年纪,论到谋虑之深远却远不及这十几岁的少年!”他可不知道杨应麒的心理年龄和他的外表绝不相称!
第三日,萧铁奴到了,后面是曹广弼,杨开远则要到第四天才到达。
杨朴来了以后,杨应麒便把庶政都交割给他,全面放权。不过杨应麒冷眼旁观,现杨朴其实对政务也非十分精擅,心道:“治理一州一县还是难不倒他的。不过以此为上限却又委屈了他。他最出色的才能,或在于参谋政略。”
曹广弼和杨应麒说了萧铁奴部勒异族勇士的事情,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