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论道,把自己关于无节制君权对社稷危害性的担忧摊开来说。
本来赵橘儿一开始是建议将事情做得委婉些,但杨应麒却觉得鬼鬼祟祟,反而会让人生疑,不如光明正大地摊开来讨论,所以才有这次集会。
对于杨应麒提出来的问题,陈显、胡安国等人一开始听了都感愕然,但想深一层,便都觉得他所虑深远之至,无不叹服。而李阶、胡宏等则想:“这些问题我们以往其实也都想过,只是没想得如此透彻而已。”
大宋对政治制度的讨论相对开放,宋儒大多有相当好的根底,而汉部的开放又更进一步,经过十几年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民间已经积聚了相当强大的力量。加上这些年赵佶、赵桓、赵构父子非常明显的倒行逆施,走在思 想前沿的胡寅、李郁等人其实早已在反思 这个问题,所以这时杨应麒提将出来,大家并不觉得十分突兀不可接受。
陈正汇和杨朴跟随杨应麒最久,本应最能接受他的心思 ,但也因他们追随最久,受杨应麒笼罩也最为严重,这时反而提不出什么意见来。
陈显却甚老辣,说道:“理是这个理,但人心之私,最难把握。一人之私心尚难知晓,何况千万人之私心?若不立一君,一来恐怕争夺之人如蝼蚁扑继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