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而是岳飞,以军功起家,在这临安城内可谓无根无底,要执行这一条陈,所可倚仗者,恐怕只有那个替他出了这一主意的包大仁。
这也正是他最担心的地方。
包大仁在为岳飞翻案的朝会上那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早已在朝堂诸大臣间辗转传播,他也基本上已有所耳闻。
从感情上讲,他也颇为能体会岳飞的感受,因而对包大仁并无恶感。
然而他却一直近乎直觉地觉得这个包大仁身上,有着太多不可解的神秘,这个人绝不似他平日里表现的那么简单。
尤其在仔细研读了包大仁的条陈之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从小便醉心洛学,自来以助君行道、平治天下为生平志向,但他却绝不同于那般只懂得袖手谈心性的迂阔夫子,反而比任何人更重视对于诸般实务的思索与研究。
也正因此,他在包大仁的条陈里,读出的东西,也比任何人都要深上几分。
大宋王朝的问题,便是日益繁荣的商业贸易,并由此而带来整个社会发生种种深刻的变化,这实为千古以来,从未有哪一朝哪一代曾经遇到过的局面。
传统的祖宗家法,在现实的剧变面前,日益捉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