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走的,都希望能够跟来犯的女真人多拼几次刀子。
最后若不是赵匡胤这个他们心中敬若神明的监军将军,向他们保证撤出并不是离开战场,保证在不久后还有让他们继续痛痛快快地大杀一场,只怕单单为了这个撤离的顺序问题,王贵就不知道还要再多费多少口水,再多骂多少次娘。
舒州城临近前线,原本城中便有数条通向城外的逃生地道,赵匡胤到来之后,在原来基础上另择线路,又花费了不少力气开掘,专为今日撤离之用。
眼下这条地道深埋地下,出口处更是在不远处一座山谷之中,极为隐蔽,断无被女真人发现之虞。
只是城中有原本便有近两万员大宋军士,加上一些自愿留下提供军需后勤的丁壮百姓,上下足有三万余口,是以沿地道撤离亦须分批而去,方可在最后关头节省时间。
城中大宋军士与城外敌军数量相去悬殊,原本韩常虽拥军三十万之众,但一来甫一攻城便几番受挫,二来韩常有意以威吓取胜,打打停停,城中军士尚可绰有余裕,调配自如。
但待得金兀术大军一到,却是决意以攻城佐劝降,仗着人数上的优势,连续不断地组织排山倒海般的攻势,纵是舒州城内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人,更兼上下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