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英国公张茂、成国公朱至孝等军中硕勋的耻笑,却令朱厚熜突然想起了后世大行其道的刺刀——步兵最重要的辅助兵器之一。
随后,他便颁下圣谕,并赐下图谱,命令兵工总署突击为火铳加装尖刀。这种尖刀被赐名曰“刺刀”,长逾一尺,宽约寸许,两边开刃,可劈可刺,平时卸下来装在皮套之中随身携带,战时将刀柄安装在一个紧箍在火铳短粗枪管上侧的卡座之上。交战之时,火枪队仍排成线形队列,远来之敌发铳射击,待敌欺进之时还能与之近战,甚或在面对高速冲击而来的骑兵之时,还可以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结成坚壁阵迎敌,既使火铳手能在战场上自保,战斗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朱厚熜根据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八大盖”的制式画出的刺刀图样简单,工艺并不复杂,选用精钢打造也只是稍费时日而已,只是那枪管上的卡座却很不好办,令兵工总署军器局一帮专家大伤脑筋。后来经过多次实验,还参考了古代常用的机枢暗扣的设计方式,才勉强达到了皇上提出的“不能影响瞄准射击,且要拆卸自如”的要求,开始定型生产并装备部队,目前唯一拥有成建制的火枪队的营团军神机营自然也就最早换装了这一新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