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举动中看出,此人虽有将才,却优柔寡断,更太过念旧情,认为即便能赦免其罪,也不该安排在营团军那样重要的军中任职,以免怀妇人之仁不愿与昔日同僚刀兵相见,战场之上,胜负只在转瞬之间,稍有犹豫不但贻误军机,更有可能祸及将士生命安危。
徐阶身为吏部堂官,掌握全国官员升迁罢黜,他的见解比李春芳还要更为深远。他认为即便林健是被胁持附逆,按大明官制,凡有失城弃地之情事的武将,都要褫夺军职,发九边充军;纵有率军投诚之功,毕竟是营团军攻上城头之后,不可与皇上昔日恩旨中所谓“杀官起事”之大功同日而语,若是能让他官复原职,日后攻破南京,魏国公徐弘君、信国公汤正中一干逆贼自缚请降,又该如何酌处?若不严惩,岂能以儆效尤?可若是严惩重处,岂不又显得朝廷处事不公?
朱厚熜听徐阶这么一说,也觉得挺有道理,但他知道戚继光是个少年得志,眼高于顶的人,能让他看中的人一定也错不了,有心要成全那个什么林健,为国家留一有用人才,便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尚未表态的严嵩。
身为阁揆,严嵩自然要分君之忧,略一思量,便从容说道:“李阁老、徐阁老所言都有道理,罪将林健辜负圣恩,附逆为祸,虽九死难赎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