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难期,甚或还有弥天大祸之将至!”
四大阁员同时一震:莫非……皇上竟要对明经取士的科举制度动刀子了吗?
经过这么多年的宦海沉浮,严嵩等内阁辅臣也都知道,圣人之书只是让人读的,拿来做事,百无一用。而且,八股时文考到了今日,哪里还能考出什么真才实学?不过是虚应故事,作为博取功名的“敲门砖”罢了。但是,数百年来,这是士人学子唯一的晋身之阶,一代又一代的士人学子经年累月埋首于书斋故纸堆里,头悬梁锥刺股,不事农耕不事工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都在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长街夸官。若是贸然改易,天下立时就大乱了!
迎着四大阁员不顾礼仪投射过来惊诧、甚至还带着一点恐惧的目光,朱厚熜说:“经史子集,包括天文、算学、格致、农经、医理,都是前圣先哲集千年万年之智慧,留给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的学问。可宋朝以来,取士只论经学义理,士人儒生为了挣得功名,只知道皓首穷经,苦读《四书》、《五经》,《朱子注疏》,一味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专心学做八股,把其他学问都统统抛到脑后。甚或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用心读了,只记得其中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所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