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要的原因,嘉靖一朝名臣辈出,就以有治国理政之能的内阁辅臣而论,年长的有夏言、严嵩;次之有徐阶;第三梯队中的高拱已崭露头角,正在进一步的锻炼之中,张居正也被罗致到身边进行重点培养,老中青三结合的政府班底让朱厚熜十分满意。毫不夸张的说,多严世蕃一个不多,少严世蕃一个不少,朱厚熜不会是因为朝廷欲用乏人而姑息养奸。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严嵩确实很能干,比如说与鞑靼和谈之事,除了他,别人也不可能解决的那样圆满;此外还有兴农务、开马市、弛海禁、改茶法等一系列的国之大政,严嵩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如今朝廷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新政之际,正是需要严嵩这样既有才干,又老实听话的人辅佐自己,更为自己抵挡了许多来自朝野内外士林清议的非议和抨击。为此,朱厚熜一时还舍不得反严世蕃的腐败,把严氏父子一锅烩了。二来是因为比之他那个当首辅的爹,严世蕃更没有原则——据厂卫打入严府的密探奏报,皇上许多有违祖制、令那些封建官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满腹怨言的新政举措,严嵩尚且心存顾虑而犹豫不决,但严世蕃却能窥测天心,为了邀宠固荣,总是劝说父亲顺应潮流逢迎圣意,无形之中帮助父亲成为了皇上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这便是朱厚熜方才所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