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在军中共事,少了那份军中袍泽过命的情分,营团军的诸位将帅就淡了下来。不过,杨尚贤的眼睛却骤然发亮了,与几位太保一道会心地一笑,与他见礼叙话,态度之亲热不下于方才对待海瑞之时。
此刻已到华灯初上时分,大家等待的时间也够长了,一俟众人安坐,东道杨尚贤便吩咐上菜,一边吃酒一边叙话。筵席之上,话题自然脱不了海瑞应试制科一事,显然俞大猷、戚继光、曹闻道和曾望四人都把海瑞视为营团军出的一位才子,都满心希望他能高中鳌头,似乎在他们看来,高拱、杨博前后两任监军虽都是科甲正途出身,怎比得上本军一名罪卒奴兵荣登科甲让他们觉得光彩。
杨博久在兵部任职,又任营团军监军两年有余,自然知道这些武将对文官又羡慕又嫉妒的复杂心理,也不生气,主动与海瑞碰了一杯,问道:“刚峰兄应试文章所论何事,可否见告?”
海瑞客气地说:“浅陋之见,只怕说出来不足污惟约兄之听了……”
杨博既懂兵事,又能与武将和睦共处,在军中威望颇高,曾望怕海瑞这样矜持拂了杨博的面子,忙从旁帮腔道:“哎,我说海老弟,杨大人也不是外人,你又何必客气?他也是下过科场经过殿试的两榜进士,说出来听听,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