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必高拱解说,朱厚熜也知道,戚继光明明知道自己有设置各级参谋部和让徐渭出任东海舰队参谋长的想法,却仍上呈奏疏,恳请将徐渭改授军职,用意不外乎是担心徐渭资历太浅、难以服众而已。
根据大明官制,武职世袭,十几岁的毛头小子刚刚袭职就位列三四品的中高级武职之事屡见不鲜,比如戚继光本人就是十四岁就袭职成为登州卫正四品指挥佥事;而文官必须经由科举出仕,循序渐进,少有火箭式的干部,比如高拱,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又经馆选为庶吉士、点翰林,应该说是已经踏上了升官的快车道,但他只用了五六年时间便升至四品,仍令朝野上下为之侧目,且被视为幸进之臣。当然,那些人不敢非议皇上的决断,却在背地里酸溜溜地说高拱“小时了了,大未必然”或“有当首辅的座师抬轿子,想不飞黄腾达都难!”这样那样的闲言碎语。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嘉靖初年因议礼而一步登天的前任内阁首辅张熜张孚敬,说些“得志猖狂,难有善终”之类恶毒的诅咒。
高拱是有大明“储相”之称的庶吉士出身,升官快了尚且不免招人嫉妒,而徐渭只是一个仍被官场中人视为“杂途”的制科出身,中进士授官任职刚刚半年,就贸然拔擢为官居五品的东海舰队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