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再奏明圣上,对杨继盛网开一面,贬谪充军以示薄惩即可。如今听定生这么一说,老朽的这个做法,倒与你的见识不谋而合了。”
其实,当日严嵩看到杨继盛的奏疏,曾坚决主张以“妄言干政、淆乱人心”的罪名将杨继盛身送东市、明正典刑。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是考虑到当初在北京城下与俺答议和,是自己一力主导,杨继盛所谓互市等若和亲的观点,无异是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二来此次皇上巡幸草原,儿子严世蕃又居功甚伟,岂容杨继盛一笔抹杀?三是遍赏群臣之议,也是自己为了讨好皇上而率先提出的奏议,如果皇上采纳了杨继盛的谏言,势必要将给予朝臣那些封增恩荫都要追夺,岂不是大损自己的颜面?还有其四,追夺封增恩荫,自己那个宝贝孙子刚刚穿了几天的六品武官官服就得还给朝廷,日后再想找到这么好的机会让孙子跻身官场,只怕就难了,于情于理,他也绝不容杨继盛否定皇上的驭夷定边之功。不过,皇上似乎觉得不必如此小题大做,以“杨继盛虽才具不堪,但风骨尚嘉,岂有盛世因言杀士之理”拒绝了他的奏议,只将杨继盛贬谪充军了事。
罗龙文可不知道这些始末,听到严嵩赞同自己的看法,不免有些得意,说:“小侄管窥之见,本不足以污浊世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