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库中开支,动用国帑就是违制。可是,谁都知道,皇上上体国难,下忧民困,自嘉靖二十二年起,就将宫中的用度一再削减,逢年过节赏赐少的可怜,诸多妃嫔的首饰头面多年也未曾更换过新的式样,早就陈旧过时,寒酸得还不及有些豪强富户家中的女眷,实在有损天家体面和朝廷威仪。即便如此俭省,宫里的开销也是入不敷出,把内库存银抖落了个干干净净。因此,朱厚熜的这个要求不但没有引起朝野内外清议的诘难,甚至不少人心里还在暗自腹诽皇上:遇到这么大的喜事,皇上怎么却未改往日悭吝之本色,总计才花万两银子,上百宫眷、几千内臣每人才能分到几两几钱?堂堂一国之君,未免有点小家子气了……
比之这万两开支,剩下的万两,户部超得更是名正言顺:皇上巡幸草原,招抚蒙元各部;各部顺应天命,遣使来朝,这万两全部用于前前后后各项赏赐上面,钱是皇上以朝廷的名义花出去的,账都记到了礼部的头上。除了杨继盛那样的迂腐书生觉得封赏太滥靡费国帑而愤然上疏抗谏,落了个“书生误国,妄言干政”的罪名被贬谪充军之外,熟悉政务边情的官员都知道,这万两花得太值了——不说四夷俯首称臣、朝觐天朝是大明两百年来前所未有的一大盛事,四边安定,朝廷每年节省的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