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轻轻一点,点亮我码字的人生,支持数字,支持正版,跪求订阅。)
照罗龙文自己的想法,自己只是一个制科出身,当然无法被选为庶吉士,成为大明“储相”,但也该进翰林院任职,当个编修、检讨什么的,过上两三年,拜托严嵩和严世蕃帮帮忙,自己就能有机会入阁当值,参与机务,时常在皇上和各位阁老眼皮子底下走动,将来的路子就会顺当得多。至不济也要外放州县,有严嵩和严世蕃做靠山,料想不会被分到那些穷乡僻壤去,虽说远离了朝政中枢,但山高皇帝远,既能享受到治下子民的膜拜,又能捞到不少实惠,说起来也另有一番好处,再拼死干上一任两任,干出些政绩出来,要么步步升迁,要么以地方实绩被遴选为都察院御史或六科廊给事中,成为品秩不高、权势不小的言官,一朝倘蒙君父恩宠,风云际会,亦能平步青云,外放就是一省三司长官(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称三司)或三台长(巡抚、学政、巡按,被分别称为抚台、学台和按台,简称三台),成为起居八座的一方封疆大吏;留在朝中任职,更有机会升任部院司寺堂官佐贰,只要严氏父子不倒,迟早能外任封疆,抚民一方或是入赞中枢,宣麻拜相。这正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的要义之所在,却不曾想,皇上竟一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