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令变阵之时,中军再迅猛出击,远则驰射,近则践踏,便能大破宋军。前元伐宋,这一战术无往而不利……”
驻足倾听的俞大猷微微一笑,心中暗道:亦不刺将军如此倾囊相授,不枉皇上如天之仁,留下他的性命。只是,他们蒙人性格过于刚直,把话说的这么直接,丝毫不给汉人留颜面,只怕座下的那些学员难以接受啊……
原来,如今正在大明黄埔军校教室里讲课的那位教官,正是嘉靖二十八年趁着朱厚熜巡幸草原之际,纠结部众袭击圣驾,兵败被擒的鞑靼军中万夫长、翁吉锡惕部的酋首亦不刺。其后,朱厚熜不但赦免了他和族人的滔天大罪,还礼聘他到黄埔军校担任骑兵科总教习。亦不刺感怀浩荡天恩,就诚心归顺了大明,将自己毕生所学教授给大明军官。不过,如今汉蒙两族止戈修好,蒙古各部也大多归顺天朝,亦不刺讲课时选用战例,就有意避开了近两百年来明军和蒙古各部之间的战争,而是以蒙古伐宋为主。
果然不出俞大猷所料,有位学员不服气地抗辩道:“教官说宋军战术选择失当,学生以为也不尽然。阵法两翼薄弱,完全可以用强弓硬弩予以弥补。大宋有黑漆、黄桦等名弓,神臂弓的射程也在三百步以上,命弓箭手列队阵后,完全可以压制骑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