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些倭人战俘非但没有抱怨,甚至还打心眼里感激大明王朝的不杀之恩——除了必要的体力劳动之外,管理战俘营的官兵对他们不打不骂,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南京国子监还专门派去大批教谕每天给他们讲授四书五经,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和深入学习到仰慕已久的“汉学”,并以春秋大义教育和感化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改造。只有在泱泱中华、礼仪之邦才会这样对待战败被俘的敌人。他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就都乖乖地交出了以前被他们视为身份的象征,甚至视若生命一般的武士刀,握起了锄头和镰刀,每天被大明军人押着,到营区外那片阡陌相连的大片农田里耕种,用汗水向以前遭受他们侵扰蹂躏的大明王朝谢罪。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被解除了武装——在一间营房的门口,有一位看着十分年轻,大概还不到二十岁的倭人正盘腿坐在地上,用一块洁白的棉布擦拭着手中的长刀。而他的身后,还站着两名同样年轻的倭人武士,双手合抱在胸前,腰间也插着一长一短两把武士刀。
正被擦拭的那把刀是武士之家最钟爱,也是最常用于战场的武器太刀,刀长五尺,刀柄上缠绕着细细密密的鱼皮和金线,中间露出一排黄金制成的装饰花纹,刀背上雕刻着精致的图案,刀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