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宣慰”之名,暗行殖民统治之实的宣慰使司的天才想法,当然是出于朱厚熜这个冒牌皇上的实用主义;可是,他却狠狠地把自己给难住了——由谁来出任南洋宣慰钦使最合适?
大明王朝人才济济,抛开武将不说,绝大多数科甲正途出身的文官都把自己很当回事,也都觊觎内阁值房那几把椅子,恨不得明天就接到上谕,将自己宣麻拜相,从此入赞中枢、柄国执政,成为辅佐皇上开创大明中兴伟业的一代名相。可是,放眼大明数万官员,内阁辅臣好找,这个未来出任南洋宣慰钦使的人选还真是不好遴选——
其一,西番诸国虽说都是大明藩属之国,有所谓的“大国公卿等若小国君主”这样的说法。可是,人家毕竟都是独立国家,在本国本土那一亩三分地里称孤道寡的时间或许比大明朝开国的历史都悠久,规格在那里摆着,即便是出于外交礼节,也不能象乌斯藏宣慰使司那样随便派一个从三品的官员去做人家的太上皇,少说也得派个挂正二品尚书、都御史衔的人,才不会让人家觉得大明王朝有意在轻慢侮辱本国。但是,由童子试考秀才、乡试考举人、会试考进士,一路这么考下来,能在而立之年捞到绯袍簪花、御街夸官和赴琼林宴的机会,都已经算是天才了;再按照大明官场论资排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