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否则便是僭越的大罪。
御笔亲书校名也就罢了,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木制营门两旁的立柱上,还悬挂着一幅对联,同样是皇上御笔,也钤有宝印,上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曰“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虽说毫无文采,倒也符合那些原本就没有读过许多书的武将们的口味,更彰显了皇上对入校深造的大明军官的殷切期许,读来令人不禁血脉贲张,油然生出杀敌报国之志。
世人皆知,当今天子、嘉靖帝朱厚熜奋万世之雄心,创大明中兴之伟业,最重视整饬武备,又痛感明军各级军官将佐军事素质不高,难以胜任保家卫国、开疆拓土之重任,便明发上谕,提出“富国必先强军,强军必先治学”,于编练禁军之初,着令组建禁军讲武堂,军、师两级也都要办随营军校,分级培养明军各级军官将佐。其后,又于嘉靖二十八年颁下圣谕,在原禁军讲武堂的基础上组建起了这所大明黄埔军校,专门用以培养中高级军官将佐。
一位年近四旬、身材健硕的武将把缰绳和马鞭扔给身后的侍卫,整装肃容站在牌匾之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才甩开大步,朝着校门走去。
门口的两位哨兵显然认识他,同时立正敬礼:“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