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南京,专程前去拜望夏阁老,他却将我拒之门外,还让家人将我的拜帖奉还,说什么“身为柄国大臣,不应受人私谒”,不用说一定是在恼怒我。看来,此生想要挽回师相之心,只怕也是枉然了……
在我大明朝为官,椅子背后没有人,成就实在有限,更难以经得起宦海风浪、官场蹉跌。而我十年寒窗苦读诗书、九年翰林院储才养望,为得就是施展,平生所学能上报君恩、下安黎庶方不枉此生。若能得到严世蕃及他父亲内阁首辅严嵩的栽培重用,倒也是另外一条路子……
可是,严氏父子尽管颇受当今圣上信重,毕竟品行官箴不被理学清流所看好,在官场士林的风评也不佳,自己若是受其恩惠,转投严氏父子的门下,在清誉上便有了诟病。日后即便能有所作为,朝野内外、官场士林如何看待,毁誉也实在难以预料……
其实,一来齐汉生与赵鼎、赵贞吉一样,是颇受皇上青睐、被皇上亲自遴选出任江南大邑知府的青年官员,稍加历练,日后定会被皇上重用,若能将之拉入自己阵营,无疑是日后官场争斗时的一大强援;二来,官场士林一向对严党风评不佳,而齐汉生在士林之中颇有雅望,有他投靠,或能改变这一看法。因此,严世蕃今次来到苏州,既是要推着齐汉生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