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欲要讨伐日本,最近的路线是由朝鲜的釜山、蔚山等港口出发,进占对马、壹歧两岛,从博多湾登陆北九州的藩国长门,当年元朝两度远征日本,选择的正是这条进军路线。加之北九州的藩国长门境内多山,地瘠人贫,并无实力强大的大名割据,利于明军登陆作战;先前受命驻节朝鲜,整训朝鲜军队的大明宣慰钦使赵隐,以及接替赵隐的俞大猷,也都倾向于选择这条进军路线。但是,总参谋部经过反复的推演,否决了他们上呈的作战方略。
总参谋部的理由主要有三条:
其一,元朝第一次出兵远征日本,即日本所称的“文永之役”后,时任镰仓幕府执政的北条时宗为了加强本州岛的国防,命藤原经资(注)负责督修了一道石垒,作为抵抗元军入侵的防御工事。这道石垒西起今津,东到箱崎,沿自然地形蜿蜒而行,长达多里,高约米,底部厚约米,面向大海的一侧垂直陡峭,面向大陆的一侧砌成斜坡,设若倭人据此坚守,无疑会给明军抢滩登陆造成很大的困难。
其二,博多湾风高浪大,又无合适的港湾可供船只驻泊避风。当年元军两度全军覆没于台风,便是前车之鉴。也就是说,明军先锋即便能以强大的火力为掩护,抢滩登陆成功,在兵员运送和后勤补给方面也会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