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了极其重大的、也是十分成功的修改,即是摒弃了封建王朝实行了几千年、也得到儒家承认和推崇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皇权继承制度。起初,满清实行“八旗议政”制度,先皇驾崩,由谁即位由八旗旗主和众亲王、贝勒公推,既有游牧民族各自为政的联盟特色,又颇有大家伙儿共同打天下、一起坐天下的民主之风。到了康熙年间,由于受到汉族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皇权得到巩固,“八旗议政”的旧制被废止,改为不公开建立储君,而是由皇帝和王公大臣密议确定由哪位皇子即位大宝之后,将写有储君名字的诏书密封于金匱之中,藏在乾清宫那块“正大光明”的匾阁之后。皇帝驾崩之后,由临终顾命大臣会同八旗王公大臣公开宣读密诏,拥立新君即位。而遴选储君的原则,除了皇帝的个人好恶之外,自然也要看皇子们的学识才干。
清朝不象明朝那样,只注重太子的教育培养,对其他皇子却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专门设立了上书房,严格教育培养所有的皇子。而且,清朝也不象明朝那样,对除了太子之外的其他皇子们象防贼一样防着,绝对不允许他们干预朝政。清朝的诸多皇子们成年之后,能有许多机会参与朝廷日常政务,充分施展自己的治国理政之能。这么做,固然会带来皇子们各自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