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进行加工,他们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把羊皮晒干,把最好的羊皮制成了**的生皮子。
在康熙二十七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张诚经过喀尔喀蒙古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他们的孩子一丝不挂,父母穿的则是内衬羊毛的破布衣服。许多除了一件羊皮外,没有其他衣服,那羊皮既未加工,又未鞣制而只是在阳光下晒干。”
而对于羊毛的加工他们更是连最简单的处理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把羊毛做为毡子与衣服的内衬,事实上在现在的蒙古草原上羊毛几乎是一文不值。
因此在蒙金之间的贸易并没有羊毛这一产品,而是蒙古向后金出口毡子,而且数量往往是以“百卷”来计算,因此陈庆亮一说要收羊毛,孔果尔就知道科乐沁的机会来了。
他当即问道:“你们收羊毛是什么价格?”
陈庆亮却是笑了起来:“羊毛照着羊皮的价格走!”
一听到这话,孔果尔简直是跳起来了:“羊毛跟羊皮一个价?”
“怎么可能一个价,我估计一张羊皮怎么也要换三斤羊毛吧?”
只是听到这个价格孔果尔已经要跳起来了,这简直是变废而宝,这是长生天赐给科尔沁的机会啊!
陈庆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