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定居唐朝 > 章节目录 第166章 宣政殿朝议
子的爹了,但也不耽误薛朗把人看成小屁孩儿就是。

    在小黄门念完疏奏后,李渊道:“这就是薛卿对于如何推广红薯之计划和建议之措施,诸位卿家且议一议。”

    在薛朗的疏奏中,主要写的就是红薯的推广计划及措施。没经过加工的红薯,至多只能保存一年,这还是气候寒冷,建有地窖的地方,如果是在温暖的南方,要把红薯保存一年是很困难的事情。

    为了解决南北差异的问题,薛朗提出的办法就是深加工,加工成粉条。之后,只要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别说一年,就是保存两三年也没问题。

    但是,要加工成粉条,就要牵扯到一个加工方法的问题。如何把这个方法推广开,可以说直接涉及到红薯推广的成败。

    裴寂问道:“敢问薛郡公,这粉条,多少斤红薯可制成一斤粉条?”

    薛朗道:“约五斤左右。”

    萧瑀道:“如此看来,耗费并不算多。”

    薛朗道:“红薯的高产就注定红薯的价格自然比不上米粮,更不用提和面粉相比。与米粮相比,我把红薯定位为渡荒物资。就如大豆、黄豆一类的粗粮等同。如此高产的作物,加工一下,更易于保存,想来为了保存粮食,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