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技术等等,农林畜牧,皆有专人研究。甚至还有专人频繁乡下,到田间地头去,教导普通百姓如何更好地耕种、管理田地,把研究的成果广泛的应用于实际,以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我大唐可适宜采取此策?”
除了齐王,圣人、太子、秦王皆目光迫切的望着薛朗,等待他的回答。薛朗想了想,道:“依微臣归唐后的见闻来论,基础还未达到。先,耕种技术落后,没有模式化;几乎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经验,好手种出来的庄稼与一般人种出来的庄稼,颇有差距。其二,民智未开启,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纵观古今,农书著作已经有好几本,并不是说农书没有记录优秀的耕种方法,农书是有记载的。可以说,只要把农书通读一遍,结合实际,暴富不说,小富却是不难。然而,即便是如此实用的农书,传播得并不够广泛,归根结底,还是识字的人太少了!”
全民脱盲、识字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别说现在的唐朝,就是在后世经济达的现代,也没有做到。毕竟,学习文化知识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如果有人不想学,又不可能强逼着去学。
薛朗总结道:“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即便是功在社稷的政策措施,要实行并出成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