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体中,其端部都有一段称之为假dna的长链,大约含1ooo个无编码意义的碱基对,这些假dna片段,就是生物学家口中的端粒,具有保护功能,可以使染色体的端部保持稳定。
如果没有了端粒,染色体就会失去其稳定性,容易粘在一起,甚至还可能以异常结合的方式重新组合,从而导致细胞的老化。由于dna复制方法的特定形式,使它无法将染色体最顶端部分复制出来,因此复制品比起模版来要略微短些。
这在细胞的早起分裂过程中,通常都不会引起什么问题。但是,以后细胞每经历一次分裂,这些假dna的长链就会失去一小片段,约5o碱基对左右。当这些保护性碱基全部失去后,细胞就会生严重的功能紊乱,最终趋向于死亡。该理论认为,这就是每种细胞都有一定寿命界限的原因。
那么癌细胞和生殖细胞(精子、卵子)为什么会不受分裂次数限制而“永生”呢?
端粒学说认为,癌细胞和生殖细胞内,能够产生出一种酶,名叫端粒酶。这种端粒酶能修复细胞分裂时生在染色体端部的某种损伤,使伤口得以弥合,每次分裂之后,都能重建端粒,因此避免了细胞老化的趋势,并得以“永生”。
“你对端粒的比喻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