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直接因罪下狱,被剥夺亲王爵位,已经势弱的大清正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带他们重振雄风。
而多尔衮是比较好的人选,所以大家对他因私重罪处罚豪格并没有太大的异议。
之所以说是因私重罚,是因为多尔衮对其兄长阿济格的处罚就要轻得多了,只是降爵,然后罚些俸禄。
虽然也算是有点重,但与豪格比起来,就相差太远了。
要说起大清开始急剧的走下坡路,其实是从阿济格开始的。
要不是阿济格在溧水之战中惨败,并丢掉应天府,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一系列恶件。
阿济格同样被活捉了,损失的精锐甚至比豪格还多。
再说了,盛京又不是豪格丢的,只是豪格没能再夺回来罢了。
以当时的情况,恐怕换任何一个人过来,也无法改变最后的结局。
只不过豪格选择了投降,换一个更强势的人,可能会决一死战,仅此罢了。
其实,豪格选择投降,也与其性格有关。
正史中,多铎就曾当着豪格的面说了他性格柔弱,甚至还直接告诉他,当初在争位之时,原本郑亲王济尔哈朗最开始是提议立他豪格为帝。
但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