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社交是焦点习惯,直接冲瞄准的目标聊,目标周围的人就自动忽略了。
美国人倒是会先随口介绍下身旁的朋友,然后接着聊,焦点比较散,能把社交范围的相关者都兜进来。
就跟美国路上与陌生人擦肩而过的时候,习惯挤眉弄眼的笑着打个招呼一样,然后该干嘛干嘛。
要是中国人一打招呼,对方肯定就定住了,这肯定找我有事啊,不然干嘛跟我打招呼?没事跟我傻乐,这不神经病么?
这似乎就是美欧的沙龙文化,或者说酒吧文化,酒吧一坐,冷餐会端个酒杯,就能跟谁都聊几句,混个脸熟。
乔治克鲁尼的一个好人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可以在一个多人的社交场合中,把相关人全部拉入话题之中,不让任何人处于被忽视的位置。
一个大咖跟乔治打趣:“你地心引力演的就像个狗屎。”
乔治克鲁尼在这个时候,就会利用话题,不知不觉的把最被忽视的小咖拉进来:“杰克,皮特对我的诋毁,你作为我的辩护律师,有什么要说的么?”
一句话,就能把点对点,做成一个三角互动。
这就是社交与演讲的艺术。
接球不回传,